2022年4月14日上午,学院“博艺讲堂”平台与舞蹈表演专业特邀田湉老师,即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中的《雪花》篇章“和平鸽”环节的主创导演,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、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、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联合艺术家、国家艺术基金青创人才,开展一场关于“漫天飞舞的中国浪漫”的艺术讲座。本次会议出席的嘉宾为学院李瑞祥副院长,表演艺术中心主任曲慧佳,舞蹈表演专业负责人刘媛,国际标准舞专业负责人黄馥君。
李瑞祥院长表示,源自学院校训“厚德博艺,和谐创新”,还出自于古代经典《周礼》的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的“博艺讲堂”,旨在期望学院所有学生能如其名拥有更博大精深的文化,不断寻找艺术的文化自信。北京冬奥会一步一步建立,艺术与科技融合,科技、影像与舞蹈的融合;艺术与体育的结合,与学院的培养方案、发展方向不谋而合,未来舞蹈艺术可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一、充满匠心的雕琢经历各种波折最终绝地重生
“《雪花》篇章有很多学校参与,需要编导们先分别到各个学校为孩子们进行排练,再到大的场馆进行多次集中排练,然后带着660个孩子到鸟巢进行合成排练,经过审查,再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。”田湉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,百感交集。
这个过程中,还发生了很多让田湉难忘的事情:“有的孩子生病了,但为了跟着排练,一直坚持。还有个合唱团的孩子,排练当中嘴磕破了,流了很多血,但是他一定要坚持到排练完再去医院。本来他在第一排,因为脸上有了疤,不得不被调到了第二排,他特别难过,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排练,让我们都很心疼。”
让田湉感触最深的是1月8日,“那天我们改完之后导演还是不太满意,晚上就一起开会到凌晨三点多。等别人走了,我们自己小组的人又留下来开会,一直开会到天亮。清早六点多我才回家休息了一下,然后早上9点又去参加视频团队的会,进行方案修改。”
在视频会上,田湉提出了雪花飘落的方案,“当时大家都很兴奋,觉得这个方案不错。1月9日我们就赶紧做小样,10日白天开始排练,晚上接受审查。当时有两个方案,一个A方案,一个是我的B方案。最终我的方案通过了!我们又根据总导演的要求继续调整,每次彩排也都有新的变化和进展,最后就是大家都看到的结果。”
二、“一鸽都不能少”的创意是排练过程中的特意设计
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,被广大观众认为最感人的一幕,是“雪花”节目最后,所有拿着鸽子灯的孩子汇聚成一个心形,其中有个“小鸽子”好像迷路掉队了,另一个稍大些的孩子赶紧跑去,把她带回到了心形的队伍当中。
网友们纷纷表示“被戳中了”,还把这个被誉为“点睛之笔”的场景称为“一鸽都不能少”。开幕式演出之后,这个节目依然在网上继续发酵,成为大家关注热点,还有传言说这个节目创意源自小演员的一次偶然掉队,激发了导演团队的创作灵感。
对此,田湉作为节目的分场导演,透露道:“这一创意是我们在排练过程中特意设计的。因为节目编创时,要考虑到结构和散点的设计,也为了吸引观众,所以最开始在‘心形’队伍的左侧和右侧都各安排了一组表演。排练时,我们看到右侧表演区有个子小的孩子往队伍里跑得比较慢,落在了后面,捕捉到这个画面很有意思,于是就特意安排另外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把小孩子带回去。之后,我们在每一次彩排过程中都会打磨细化这个创意设计。而且为了突出其作为重点,把左侧的表演去掉了,最后就成为了大家看到的样子。”
开幕式演出当天,田湉非常激动,刚一听到音乐,看到孩子们入场,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。“因为已经付出了太长时间,所以到了感情迸发的那一刻,就控制不住了。我们这个篇章本来没有要求现场观众打开手机闪光灯,但是所有的人都打开了手电筒模式。所以当时满眼所见不仅是场地里孩子们手上亮晶晶发光的鸽子灯,整个观众席也都是灯光闪烁。大家跟着歌声一起挥手,现场氛围特别美好,特别感人!”
最终的结果,让总导演张艺谋和所有人都非常满意,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:“几百个孩子拿着和平鸽在场地上嬉戏玩耍,非常快乐。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人工智能AR捕捉,让孩子们自由地踩着雪花玩耍,这个瞬间很可贵。我们2008年的时候,还不敢这样做。现在这种任由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状态,没有文化自信,是做不到的。”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、焰火总设计蔡国强评价道:“这一次孩子们不要求整齐了,他们自由撒野地跑,这看起来是一个小事情,事实上是一个大事情,使人感到了一种新的意识。”